欢迎您访问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网站!

环境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

消失了的“白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芒    发布时间:2013-01-19    点击:[309]

消失了的白宫

 出处:西华大学新闻中心   新闻作者:文芒   添加时间:2013-11-5

曾经在第四教学楼与楠苑相邻的地方,坐落着一座苏式风格的建筑,它典雅、庄重、古朴的造型,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异域文化,它就是西华大学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办学期间的第一座教学楼。
  教学楼掩映在楠木与银杏的葱茏中,它是接收撤销后的四川农业机械化学校的遗产。这座修建于1956年的苏式建筑,纵横交错的大屋顶、完美的轴对称结构,平面规矩,灰墙、木质地板、扶手楼梯、顶部中央的浮雕,无不显示出苏式建筑的风格,有一种独特的美。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运动中,我们看苏联的电影,唱苏联的歌曲,读苏联的小说……建筑,也留下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
难忘的白宫
  这座教学楼在它40多年的短暂历史中,见证了学校艰苦创业的历史,迎来送往过一批批巴蜀学子。它曾经是学校教学与政务的中心,承载过许许多多的功用,给老一代农机人、川工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据原四川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秦昌明回忆,教学楼三楼用于学生教室;二楼是机械系”“机化系两个系办公室、图书馆、教务等单位;底楼是实验室、总务、后勤等单位。70年代后期第一教学楼竣工后,整栋楼就成了行政办公大楼。90年代中期,学校对该楼进行了一次大装修,外墙被刷成粉色,日晒雨淋后,粉色变成白色,师生们就形象地称它为白宫
伟人的足迹
  上世纪50年代,成都与郫县之间广袤的田园上,三层楼的教学楼显得很宏伟,它静穆地伫立在历史的影像中,悄然记录下刘少奇委员长视察农场这段珍贵的记忆。
  《郫县志》19页,195837大事记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国营郫县拖拉机站、国营郫县机耕农场和犀浦乡……”仔细端详第二页插图刘少奇委员长视察国营机耕农场的照片,不禁欣然感怀,照片背景上教学楼的端面轮廓分外醒目,它独有的造型,像坐标一样,印证了一代伟人刘少奇视察农场时的具体地点,其拍摄照片所在地就是现在锦地苑足球场西北角。
拆毁的遗憾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更是一种直观的载体,它包含着文化与时代的印记,能触发莘莘学子对校园时光、青春岁月、求学经历的美好回忆,能客观真实地记录一个学校的发展变迁。很遗憾的是,它和许许多多的老建筑一样,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变成一堆残砖碎瓦,伴着有识之士的叹息消于无形。
  曾经一位老教授感叹道:拆了它,太可惜了!为了那份留念,他拍下了许多照片。记得在一次校园风光图片展中,一位刚刚进校的新生指着白宫说,它在哪里?我对他说,2000年就已经拆了,变成了更现代化的第四教学楼了,好美啊,不拆多好啊!他的回答深深触动了我。
留下的反思
  北大、清华对苏式建筑有一番精心的维修与保护。行走其中,不会发现半点粉刷的痕迹。岁月冲刷下的砖墙依然保持它的本色,显出历史的厚重,给这方校园带来了一份质朴与沉静。
  大学,应该更多地拆掉思维的墙,而不是拆掉那些老建筑。如果白宫还在,它即使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无须注解,校园的文化脉络、历史厚重感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传承文化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随意拆毁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短视、一种破坏,一种对文化的糟蹋、对历史的割裂。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有识之士的呼吁,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尤其需要大学的引领与示范。

箭头所指为“白宫”西端面,刘少奇所在位置为现在的锦地苑足球场西北角

箭头所指为白宫西端面,刘少奇所在位置为现在的锦地苑足球场西北角

 

http://xiaobao.xhu.edu.cn/FrontPages/NewsContent.aspx?newsID=2609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028-87723092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邮编:6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