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网站!

精神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

西华1958的前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夏绍禹    发布时间:2014-01-11    点击:[140]
      9月16日,在学校离退休办公室领到了一本《西华大学校史》,700多页的这部厚厚的校史,包含着学校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拿着沉甸甸的校史,百感交集。
  西华大学正式建校于1960年,校史也从1960年开始记述,这让我想起了建校之前的一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校史的重要补充。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位见证人,今年79岁的我,决定提笔写一点东西,以供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我1956年来到原四川农业机械学校(下称:农机校),作为第一批教师,教授农业基础课。到成都后,从老西门车站坐汽车至茶店子,再转乘一辆12人座的马车到犀浦,到达犀浦后,将行李包袱放在一辆租来的鸡公车上,步行至学校。当时学校各种基本设施正在紧急修建,比如办公楼、教学楼等地基已经完工,现成的房屋只有老幼儿园一处原地主的院落。
  我所知道的四川农业机械学院(下称:农机学院)前期的筹建工作始于1958年,筹建工作由当时的农业厅主持。农业厅工作组由杨振生处长为首,带领一批工改处的同志合并农场、规划学生城,而筹建工作就移交给农机校党委。工改处同志进驻农机校时,就在老办公楼我所在的农学教研室隔壁。当时,从农机校等单位抽调出来做筹建工作的人员有黄亨忠(负责财务)、鲁文吉、杜宗立、王兴厚、王德胜等人。” 工改处进驻农机校时,就在老办公楼我所在的农学教研室隔壁。四川农业厅当时规划的是万人学生城,分别由农机学院、农机校、成都一机校、四川农机研究所四个单位组成。我在农机校李金泉校长办公室看见过当时的规划草图:房屋密密麻麻,道路像蜘蛛网一样。学生城区域东至机耕农场办公室(距外环路200米左右),南至老成灌路(国道213),西至耳门桥机耕道(现在的红光合兴路),北沿沱江河下,占地1500余亩。
  当时,一个实验室已经开始平场划线,并购买了不少红砖。后来,这一宏伟规划,也如全国各地许多规划一样,在人力、物力、财力都严重缺乏的年代,随着“大跃进”的空想,许多工程、项目只得纷纷下马。
  1959年组建四川省农机厅后,农业厅工改处合并到农机厅。这时杨诚同志(农机学院首任院长)也调来了,学校规划又一切从头开始,四川省委提供给杨诚同志几处建院的地址:彭州白水河附近、大邑县刘文彩地主庄园、重庆农机校、农机校。杨诚同志在考察几个地方后,最终选定农机校作为建校地址。
  1961年,在四川农机厅很不情愿以及农机校全校师生员工很抵触的情况下,省委还是宣布了撤销农机校。于是,农机学院来接收学校时,农机厅将学校土地划了40亩给机耕农场,自己留了50多亩作为副业基地,我当时便调到了农业厅负责副业这项工作。农机部西南办事处、省农机研究所也分了几十亩土地,杨诚院长最后接收到的也只有100余亩。农机校的师生人员以及许多大型设备比如教练车(5辆)、生活用车(1辆)、轮式履带式拖拉机(10余辆)、铡草机、磨粉机等设备大部分合并到温江农机校去了。当时,我是代表四川农机厅移交设备最后撤走的人。
  1963年随着农机厅的撤销,我留在了农机学院工作。从“农机学院”到“川工”再到“西华”,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已生活快60年!在一教花园、楠苑、老图书馆片区等园林绿化工程中,每一个花台回廊,每一处假山水池,每一座亭台桥梁都是自己亲手设计、亲自负责施工的,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给学校营造了一处处幽雅的环境。回溯过往,我对西华大学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无比深厚的感情。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028-87723092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邮编:6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