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网站!

精神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

探寻西华电类专业的创建——访退休教师刘遂生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4    点击:[345]

探寻西华电类专业的创建

——访退休教师刘遂生

         文芒

195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意见,为顺应社会发展,1960年西华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院。学院最初只设立了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两个专业,缺少电类专业。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

为探寻西华大学电类专业的创建,我们采访了今年84岁高龄的刘遂生老师。刘老师是1993年正式从四川工业学院电气系(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前)退休的。此刻,让我们带着刘老师《西华大学电类专业创建回顾》的手稿,一同走进那段艰难的创业历程。


与成都农业机械学院水机77级毕业留影(刘老师在前排左5)

杨诚院长为创建奠基

刘遂生老师于196212月底调到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到校后第二天,就受到杨诚院长的接见。当笔者饶有兴趣地问:“刘老师,你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杨诚院长接见的场景?”刘老师顿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杨院长这个人,真是太好了!”刘老师随后从藤椅起身,站起来,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情景,手不停地擦拭着已经湿润的眼睛。他说:“那个场景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他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演绎道:“老院长当时就是这样。”一边摇动一边激动地说:“来得太好了!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老师。你学业高,又是重庆大学五年制电机专业毕业的,正是我们筹建农电专业所需要的人才。”随后,杨院长意味深长地说:“刘老师,我知道,你这一生不容易呀。”来之前,杨院长看过刘老师的档案,知道他地主家庭出生,知道他被一封同事之间普通交流的信就冤枉成“反革命分子”的坎坷经历。老院长理解同情的目光以及亲切和蔼的态度,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却一直铭刻在刘老师心里,以至于每当想起老院长,他都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杨院长具有远见卓识,保持了密切联系群众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借对每一位新进校教师均必首次看望的机会,结合当时全国形势,他大力传播我校拟创建农电专业的设想,从而给我校的教师奠定了创建农电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基础。为了创建农业电气化专业(简称农电专业)。杨院长深入基层,调查全省农村机电两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及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情况,有计划地配置进校教师,逐渐为农电专业储备了一支具有一定质量的电类专业师资队伍。

一次,杨院长在调研当时闻名全国的农村小水电红旗单位——遂宁龙凤水电厂(明星电力公司前身)时,从厂长贺雨霖那里了解到:由于设备落后、缺乏技术人才、生产效益不够理想,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省水电厅拨了一笔专款,正准备开展扩建和改建工程,希望得到相关单位的技术支持和帮助。杨院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面承诺贺厂长尽快派专业教师来厂里支援。

1964年上学期开学,回到学校后杨院长便亲自派刘遂生和陈道坦两位电力专业教师前往遂宁县龙凤水电厂,支援电厂的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电气部分的设计工作。行前,杨院长握着两位老师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刚度过困难时期,农村生产和生活仍很困难,国家拨款扩改建电厂实属不易,我们要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地工作,不能花电厂的钱。你们这次去的一切费用,均按在校教师出差处理,回校报销。

一年半后,两位老师全面超额完成电气部分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以及对全厂技工和外来大批学习人员对有关水电站电气部分的技术培训工作。文革初期,老院长不幸含冤而去,致使他创建农电专业的愿望一直停顿了整整20年。


            刘遂生老师在电气八八级毕业答辩会上讲话


        电气系首届学生电子竞赛(前排左2刘遂生老师)

开路先锋刘遂生、陈道坦

刘遂生、陈道坦两位老师谨记杨院长的嘱托,在设计现场认真努力工作,不断充实自己,不但超额完成了老院长所承诺的设计任务,也为返校后农电专业的创建和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在支援期间,他们积极参与全国订货会前紧迫的电气设计、35KV输电线路初设、相邻四个县35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完成两镇级变电所改建设计等工作,举办发电厂职工和省地电系统基层单位的技术骨干的培训。这些技术骨干返回单位后,成为基层单位(水电站等)的领导,后来为我校电类专业的创建与生源等提供了长期支持与无私援助。

由于龙凤电厂培训班带头作用的影响,我校动力系随后举办了第一期总时长5个月的电气和水机培训班,两班开班人数各为50人。在培训班开展期间也为我校创建电类专业锻炼了师资力量。凭借在电厂一年多积累的经验和对省内外农电系统现状的了解,刘老师编写了《水电站和电罐站电气部分》的正规讲义,开设了本门专业课程,并在1974年水机专业创建到1986年创建电类专业的12年间,承担了11个年级的课程。期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小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专著。本书作为教材,先后对我校创建的电气、电力专业中的本、专科以及大量的培训班使用。

1976年,刘老师带领水机74级学生到邛崃孔明电灌站时,正值提灌站建成后的抽水罐田庆祝大会,试车时,活塞式水泵发生故障停运,致使大会中断,技工师傅无法解决,围观群众陆续散去。收工后,在公社党委书记的嘱托下,刘老师带领学生连夜查出故障,抢修成功,保证了干旱时期农田插秧急需灌水的难题,为动力系挣到第一面锦旗。在刘遂生所写的《西华大学电类专业创建回顾》中,此类互助的事例在我省地电和石油两大系统中屡见不鲜,从而使学校与两系统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

李世堃教授完成杨院长遗愿

1985年下学期开学时,动力系主任李世教授手拿我国高校的《专业名录》对刘老师说:“杨诚老院长生前打算创建的农电专业,现在应该考虑了。”李教授为实现杨院长未完成的事业抓住时机、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积极牵头组织实施工作。当时省内外在电能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三大系统,即省电力局、省地电局和石油局。我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和省地电局与石油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彼此了解和信任,正好成为我校计划创建电气、电力专业的对口单位。李教授告诉刘老师要从电气、电力中选择一个专业,并主动征求刘老师的意见,刘老师分析了现状:若首选重大、川大业已开办多年的电力专业,则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若选新建不久的电气专业,大家起步条件和办学经验相差无几,更易于办出自身特色,建议首选电气专业作为首届开办专业。不久,从李教授传来消息:“学校决定今年九月增设电气技术专业。”

创建电类专业正值国家改革开放飞跃发展时期,国力迅速增强,与之对口的地电和石油两大系统,亦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我校电类专业从1987年首届仅有电气三年制专科一个班,1988年一跃发展为电气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以及电力两年制专科各两个班,共计两个专业,三种层次(本科四年、专科两年和三年制),共六个班的规模。1989年在此基础上,又增设了电气三年制专科师资班;1993年,创建了电气信息和电气测量两个专业。

回溯那段自强不息的风雨历程,西华大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老一辈领导和广大教师辛勤耕耘奠定的坚实基础,他们的功劳与业绩将永载西华的史册。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易班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028-87723092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           邮编:610039